
我們帶你從捷運出站開始,走訪希慎、利園、Fashion Walk 與 Midtown 的晚餐圈—從放題到扒房、從台灣火鍋到法式甜點,動線設計讓下班直奔或宵夜接軌都順手。
短路線提示:先選區域再決定口味,放題像 NIKUSA 與任食火鍋適合多人分食;若想有儀式感,可排 The Grill Room 或 Carver 的排餐。甜點與散步路線可把 GARIGUETTE、SHARI SHARI 安排在 Fashion Walk 一帶。
文中會告訴你每家店的招牌菜、點餐策略與預算建議,並教你如何避開尖峰時段——週五夜與假日務必提前訂位,雨天則利用商場動線縮短等待。
為何選擇銅鑼灣晚餐:交通方便、選擇多元、從平價到高檔一次滿足
這個商圈把交通、商場與餐飲集中在一起,讓晚餐行程簡單又彈性。
大部分餐廳都在港鐵銅鑼灣站步行可達——Midtown(含金朝陽中心二期)、利園三期與Fashion Walk 各有代表店家,從放題到私房川菜都方便串場。
下班直奔晚餐的小訣竅:
- 避開尖峰:週五19:00-21:00與假日人潮最多,建議提早30–60分鐘或改在17:45/20:15後抵達。
- 預訂策略:放題與儀式感餐廳(和牛壽喜燒或私房川菜)至少提前1–2天訂位;Midtown 高樓層要預留升降機等待時間。
- 動線利用:雨天可靠天橋與商場室內動線快速轉場,飯後走到Fashion Walk或希慎吃甜點很順。
情境 | 建議時段 | 預訂建議 | 推薦路線 |
---|---|---|---|
下班快速聚餐 | 17:45–19:00 | 當日下午或當日提早電話確認 | 港鐵站→Midtown或利園 |
慶祝晚餐 | 19:30–21:30 | 至少提前1–2天訂位 | 利園或高樓層餐廳→酒吧續攤 |
飯後散步甜點 | 21:00以後 | 甜點店取號節省時間 | 餐廳→Fashion Walk→GARIGUETTE/SHARI SHARI |
銅鑼灣晚餐精選總覽(present):先看地圖再挑風格
我們建議把代表店家先標在地圖上,這能讓晚餐路線一目瞭然。Midtown 這一棟集合放題與川菜,利園三期走淮揚與上海菜,Fashion Walk 則是甜點收尾的好去處。
代表據點與位置:
- 十里洋場 — 利園三期,新寧道1號 B1-10號舖。
- NIKUSA 肉佐 — Midtown 8樓,登龍街1號。
- 紅粧蜀語 — Midtown 27樓。
- GARIGUETTE — Fashion Walk 百德新街42-48號 地下D舖。
- 北野銅鑼燒 — 世貿中心3樓 L3-10。
逛完利園或希慎後,步行10–15分鐘就能到百德新街拿千層酥。如果選在世貿中心用餐,樓上樓下也有不少甜品小店可以接著吃。
策略小提醒:若想少走動,可採「一棟吃到飽」—Midtown 吃完可在樓內或附近酒吧續攤,遇雨天就直接在商場內串點,既安心又省時。
關東風和牛壽喜燒放題:NIKUSA 肉佐的厚切牛舌檸檬無限追加
我們在 Midtown 探訪 NIKUSA 肉佐,Level 5 超豪快極上放題把壽喜燒的儀式感和放題彈性合而為一。
Level 5 必點與用餐節奏
- 先薄切油花:優先吃有油花的A5部位,風味最迷人。
- 接著牛舌:厚切牛舌檸檬能無限追加,趁熱吃,檸檬的清爽會刷新味覺。
- 最後補赤身:收尾吃赤身可以降低油膩感,延長享受耐性。
一鍋兩食的收尾技巧
壽喜燒尾段加入鰹魚湯就能變火鍋,這時加入蔬菜與菇類最剛好。湯味從甜鹹轉為清爽,讓最後幾口更有層次。
訂位與動線小提醒
項目 | 建議 | 原因 |
---|---|---|
到場時間 | 提前10–15分鐘 | Midtown 高樓層電梯常有等候 |
人數 | 2–4人最佳 | 可分食多部位,150分鐘從容 |
預約 | 週末晚間務必預約 | 熱門時段座位緊張 |
地址:銅鑼灣登龍街1號金朝陽中心二期Midtown 8樓。來之前先訂位,然後把胃留給和牛與那片檸檬帶來的清新。
台式風味與創新酸菜魚:築間酸菜魚的混搭湯頭
我們發現築間把古早味酸菜魚和多款創新配料做了有趣的融合,讓台味既親切又有驚喜。
築間來自台灣,主打古法酸菜湯底,但同時推出多種口味變化,像是明太子、椒麻與花椒香等選項。古法酸菜酸香清爽,去油解膩;明太子版則多了海味層次與顆粒口感,適合想嘗新的人。
古法酸菜魚與明太子魚的口味選擇
我們把築間歸類為台味魂+創新配料型餐廳。點餐時先決定魚種與辣度,再依人數加配豆腐、金針菇與寬粉,讓湯能更好地掛味。
- 想走重口感:選椒麻或加花椒,香氣更強。
- 想嘗新意:試明太子魚,海味與顆粒感會提升口感層次。
- 怕辣同伴:請店家把辣油與青花椒分開上,自己調味最省事。
口味類型 | 風味重點 | 適合對象 |
---|---|---|
古法酸菜 | 酸香清爽、解膩力強 | 想吃台式家常味的朋友 |
明太子魚 | 海味+顆粒感、口感豐富 | 喜歡創新、愛海鮮的食客 |
椒麻/花椒款 | 麻香、辣度可以調整 | 偏重口味或想暖胃的團體 |
小提醒:酸香系湯頭吃完不會太膩,適合接著走去Fashion Walk吃甜點,記得控制配菜份量,留點空間給飯後的甜蜜收尾。
晚餐後的甜蜜收尾:SHARI SHARI 日式刨冰與GARIGUETTE 千層酥
在夜色裡找到一碗清爽的刨冰或一塊千層,往往比再去一間酒吧更能留下回憶。我們習慣把甜點當作散步目的地,從利園或Midtown步行到Fashion Walk,沿路燈光氛圍剛好。
限定口味與IG打卡位挑選
GARIGUETTE位於Fashion Walk 百德新街42-48號 地下D舖,12:00–21:00營業。它的圓餅形鏤空千層酥—Mille-pressé—視覺層次強,內餡飽滿,很適合拍切面照。
- 若遇到香港限定口味,建議優先嘗鮮;鹹口款則適合不嗜甜的朋友分食。
- SHARI SHARI以細緻綿密的日式刨冰聞名,期間限定果味特別解膩。
- 排隊策略:19:30後人潮會變長,我們建議餐後立刻移動或提前外帶備用。
店家 | 特色 | 最佳時機 |
---|---|---|
GARIGUETTE | 圓餅形鏤空千層、8款甜口+4款鹹口 | 晚餐後立即前往,拍照最佳 |
SHARI SHARI | 日式刨冰、期間限定口味 | 重口味餐後一碗最解膩 |
親民價Fine Dining扒房:The Grill Room與Carver的牛肉主場
我們把這類扒房視為「有儀式但不高不可攀」的選擇。想要大口吃肉、又不想破產,The Grill Room 與 Carver 各有亮點:前者適合多人共享的慶祝;後者則是商務或想品味熟成風味的優雅路線。
The Grill Room 安格斯斧頭扒的分食與配菜策略
1.5 公斤安格斯斧頭扒是招牌——香煎焦化會帶出堅果般的香氣,特別適合 3–4 人分食。我們的分食小招:
- 先切邊緣給怕見血的朋友,中心留給偏生口感者。
- 每人分到約一片厚度即可,既能嘗到不同熟度,又不會吃太飽。
- 配菜以酸度或清爽為主——例如綠葉沙拉、醃菜,能中和油脂,延長食慾續航。
Carver 乾式熟成與商務套餐的點餐思路
Carver 主打美國牛 20 日咖啡渣乾式熟成西冷,風味帶有堅果、咖啡與皮革調性。我們建議簡單調味(鹽與胡椒)並以直火香煎呈現熟成層次。
商務聚餐策略:選擇前菜+主菜的套餐既體面又能控制預算。搭配中高單寧紅酒,可以襯托乾式熟成的複雜風味。
項目 | 建議人數/場合 | 點餐重點 |
---|---|---|
The Grill Room | 3–4 人、慶祝 | 1.5kg 斧頭扒、清爽配菜、分切策略 |
Carver | 2–4 人、商務或品味 | 20 日乾式熟成西冷、簡單鹽胡、配中高單寧酒 |
訂位建議 | 週末/慶生 | 至少提前 2–3 天,備註靠窗或甜點需求 |
小提醒:週末黃金時段座位緊張,若有慶生或紀念日,務必在備註寫明,餐廳通常能提供小驚喜或靠窗安排,讓聚餐更有儀式感。
放題火鍋宇宙:好呷台灣火鍋的夜市小食+50款配料
日本牛肩胛與台灣直送配料的搭配術
我們建議把高價肉片先涮在清湯裡,保留原味;搭配台灣直送的丸餃、豆製品,能喚起夜市的熟悉感。
兩小時節奏:先肉後菜還是先菜後肉
兩小時用餐,我們偏好先肉後菜。先吃日本牛肩胛,確保最佳口感;中段以小食解膩,最後10–15分鐘收蔬菜與麵點。
- 湯底策略:一清一重——清湯保食材原味,重湯承接夜市小食的刺激感。
- 醬料吧:台式沙茶+蔥蒜辣椒是萬用組合,視口味補酸或甜。
- 中場小食如鹽酥雞、甜不辣很好吃,但別吃太快,避免影響主力戰力。
項目 | 建議順序 | 理由 |
---|---|---|
日本牛肩胛 | 首輪 | 保留嫩度與油香 |
夜市小食 | 中場 | 提升聚餐氣氛,解膩 |
蔬菜/麵點 | 尾聲 | 吸飽湯汁,完美收尾 |
濃郁牛骨與麻辣靈魂:鬼金棒牛骨湯拉麵的宵夜選擇
若你是夜貓子,鬼金棒的牛骨湯會成為深夜的秘密武器。我們把它列為「夜貓暖胃位」—湯體濃厚、帶點黏口感,重口味者可以加辣更過癮。
點餐小撇步:
- 麻度與辣度可自由調整—初次建議從中等開始,再依耐受度加碼。
- 配料推薦牛肉片、溏心蛋與辛香小菜,這樣能平衡湯的厚重感。
- 麵體請求「微硬」能更耐浸,吃到最後還有口感。
宵夜規劃提示:如果晚餐吃得清淡,這碗很適合作為收尾;若剛吃完放題,建議隔日再回味,避免過飽負擔。
時段 | 候位建議 | 適合人群 |
---|---|---|
21:00–22:00 | 峰值,建議稍晚或平日前往 | 夜貓、重口味愛好者 |
川菜的百菜百味:紅粧蜀語的經典與新派詮釋
我們走進紅粧蜀語,發現一道道菜像小節奏,從涼香到厚辣緩緩推進,用餐像在看一場味覺翻轉秀。館內由胡太清與陳啟德主理,擅長把傳統川味做出現代感。
亮點與品嚐路線
開場:薄荷椒麻蟶子皇做為涼菜,薄荷清香能馬上喚醒味蕾。
中段:麻婆豆腐龍蝦是新派代表——豆腐細滑、龍蝦彈牙,辣麻層次更立體。
經典選項:夫妻肺片與岩鹽燈影牛肉各有招牌口感,酸麻或薄脆都值得分享。
酒水與收尾
我們建議搭配清香型白酒,先以淨口酒體配涼菜,再轉向辛香菜時提升香氣。湯品如羊肚菌燉花膠老雞則適合收尾,膠質與菌香讓整桌節奏緩和下來。
菜色 | 風味重點 | 建議搭配 |
---|---|---|
薄荷椒麻蟶子皇 | 涼香提味、清爽開胃 | 清香型白酒或冰鎮啤酒 |
麻婆豆腐龍蝦 | 辣麻與海味交疊 | 辛香型白酒或低甜度 Riesling |
岩鹽燈影牛肉 | 薄脆、鹹香層次 | 略帶單寧的紅酒或清酒 |
羊肚菌燉花膠老雞 | 膠質飽滿、菌香厚實 | 溫和白酒或不加酒精的熱茶 |
地址:銅鑼灣登龍街1-29號金朝陽中心二期Midtown 27樓。建議多人採共享制並提早訂位,上樓需預留電梯時間。
淮揚講究與上海風華:十里洋場的工序與儀式感
我們走進十里洋場,看到的是三小時慢焗、荷葉香與上桌點火的視覺秀,而非單純一道菜。這裡把每道菜的工序當成餐桌表演,特別適合慶祝或商務宴客。
珍酒十里富貴雞的預訂與上桌儀式
富貴雞需提前預訂—三黃雞內填金華火腿與香菇,荷葉、錫紙與泥糊包裹焗約三小時。上桌時會敲泥並淋上醬汁,並以香型白酒「珍十五」點火,視覺與香氣同時升級。
- 提前預約,並告知是否需要表演式上桌。
- 建議3–4人分食,留些空間給後續湯品與甜點。
- 搭配乾型白酒或清爽氣泡酒,能平衡油香。
白汁鮰魚與陳腎扁尖筍燉老鴨湯的湯品魅力
白汁鮰魚以鹹肉與冬筍在白雞湯中慢煮,魚肉嫩而不腥,湯頭清而有層次。
陳腎扁尖筍燉老鴨湯則富膠質、鹹鮮平衡,是整桌的安定器。
- 白汁鮰魚適合搭配清酒或淡烈白酒,能突顯鮮甜。
- 老鴨湯建議最後上桌,作為收尾暖胃之選。
小提醒:十里洋場位於利園三期 B1-10,交通方便。用餐前後留幾分鐘拍店內擺盤與上桌儀式,能把這場工序感記錄下來。
日韓×西式的摩登拼圖:夜蝶的花、果、茶、酒主題料理
夜蝶由總廚 Kevin Lam 與 Arnold Tse 主理,整張菜單以花、果、茶、酒為核心語彙。這裡的料理像是一場品味路線——從清新的果酸到穀物與乳香,層次循序而上。
刺身Carpaccio與雪濃牛白湯麵的雙主軸
刺身Carpaccio以西式切片呈現深海池魚與蜜柑鯛,搭配菠蘿或血橙醬汁。果香醬汁把魚肉的甜感推前,對不常吃生食的朋友更友善。
前菜像是煙燻奶酪配三重梅子番茄漬,或無花果烤水蜜桃配水牛芝士。這類前菜和氣泡酒、清酒很搭。紅蝦紫菜夾餅則把蝦頭油與鹽味集中,適合分享。
招牌的雪濃牛白湯麵湯底熬製三日,口感厚實但不油膩。約會時我們建議先吃冷菜,再上熱麵,最後以茶或酒題材的甜點收束,讓整場氛圍完整。
菜色 | 風味重點 | 建議搭配 |
---|---|---|
刺身Carpaccio | 果香提甜、鮮嫩 | 清酒或輕氣泡酒 |
雪濃牛白湯麵 | 濃郁骨湯、滑順麵體 | 微甜白酒或無酒精茶 |
紅蝦紫菜夾餅 | 蝦油鮮香、鹹甜平衡 | 啤酒或清爽氣泡 |
補充小提醒:夜蝶位置靠近商圈某座樓層〈例:利園三期1號〉,用餐前建議先訂位並告知座位需求,尤其在週末與節慶時段。我們在這裡找到既現代又溫柔的味道,像把日韓記憶用西式語彙重新譯述。
誠品書店裡的法日小酒館:Noir 的發酵與熟成美學
Noir像是誠品內的一個城市喘息站——在書與酒之間切換,讓人從喧囂抽離,回到細嚐的節奏。
我們喜歡這裡的發酵與熟成主題。醃漬冷盤和熟成火腿帶出複雜的香氣縱深,適合慢慢品味、慢慢聊天。
點餐路線建議從酸香冷盤開始,再吃熟成肉,接溫熱小盤,最後以發酵系甜點做收尾。這樣味譜有層次,也方便與朋友分享。
酒單可由清爽白酒或清酒起手,逐步過渡到桶陳白或輕身紅,讓酒款與料理同步遞進。
書店場域音量克制,座位多為兩人或小組,很適合想靜靜對話或旅行者短暫停泊。
用餐階段 | 推薦菜色 | 推薦酒款 |
---|---|---|
開場 | 醃漬冷盤 | 清爽白酒/清酒 |
中段 | 熟成火腿、小熱盤 | 桶陳白或輕身紅 |
收尾 | 發酵甜點 | 微甜清酒或酒香茶 |
一人一鍋的北海道魂:狸小路的海膽、牡蠣與牛乳湯底
在狸小路,我們最愛的一點是「各自一鍋」的自由。每個座位像個小舞台,你能選牛乳湯底,也能把海膽或牡蠣放進屬於自己的那鍋。
北海道牛乳湯底濃而不膩,奶香能帶出海鮮的鮮甜。對想嘗新鮮感的人來說,海膽與牡蠣是最佳搭配。
A4/A5 黑毛和牛與米豚的肉質差異
我們建議先吃海鮮再下肉,這樣海味不會被油脂蓋掉。若選擇肉品:
- A5黑毛和牛:油花最豐富、入口即化,適合慢慢品味。
- A4黑毛和牛:油脂稍減、咬感更明顯,吃得到肉纖維的層次。
- 米豚:甜度高、油脂清香,適合想要清爽口感的人。
項目 | 口感重點 | 適合對象 |
---|---|---|
A5 黑毛和牛 | 綿密油花、入口即化 | 重視奢華口感的食客 |
A4 黑毛和牛 | 肉質結實、嚼感明確 | 喜歡肉味與口感層次者 |
米豚 | 甜度高、油脂清爽 | 偏好清新風味或想換口的人 |
單人用餐也能很有儀式感——點餐自行掌控節奏,最後把蔬菜與麵點下鍋收湯,就完成一餐北海道式的小旅行。
亞洲×西班牙的火花:野火 ROKU TENKA 的番茄炊飯與炭烤海味
野火 ROKU TENKA 把亞洲調味與西班牙炭烤技法攪在一鍋火焰裡,味道既直率又有層次。高溫炭烤能把海鮮的鮮甜鎖住,炭香和檸檬或辣醬相互呼應,讓每一口都帶些煙燻感。
點餐我們建議三段式節奏:先共享冷/熱前菜暖胃,再上炭烤海鮮作為主場,最後用番茄炊飯收尾。
番茄炊飯帶微酸和鮮味層次。把烤汁或殘留海鮮湯汁拌入炊飯,風味會更濃郁也更飽滿。
- 聚會定位:適合炭香控與海鮮愛好者,共享感強。
- 酒款建議:清爽白酒或微氣泡,避免過重橡木味干擾炭香。
- 座位選擇:吧台或開放式廚房座位能看火焰,臨場感更強。
用餐階段 | 重點 | 建議酒款 |
---|---|---|
前菜 | 冷/熱共享,開胃 | 清爽白酒 |
炭烤海鮮 | 高溫鎖汁、炭香主導 | 微氣泡或清酒 |
番茄炊飯 | 拌入烤汁收尾,酸甜平衡 | 清爽白或微氣泡 |
經典潮味升級:阿鴻小吃與正潮樓的滷水與工夫菜
潮州料理常以細緻工夫著稱,阿鴻小吃與正潮樓則把傳統技法加上現代變奏,帶來既熟悉又驚喜的味道。
阿鴻小吃以潮式滷水與創意小炒見長。滷水明檔散發香料與慢火的氣息,彩虹炒飯色彩與口感並重,特別適合多人分食。
荔枝香脆蝦丸外層酥脆、內裡彈牙,帶有微甜果香,是很討喜的下酒菜。我們建議搭配簡單啤酒或清爽氣泡,能平衡油炸的厚度。
正潮樓則走工夫菜路線:老鵝講究熟成與切片次序,每一片都保有油脂與彈性。玉枕白菜是刀工與火候的展示——口感脆嫩,湯頭清雅。
店家 | 招牌 | 特色建議 |
---|---|---|
阿鴻小吃 | 滷水明檔、彩虹炒飯、荔枝蝦丸 | 多人分食、先點炒飯再加小炒下酒 |
正潮樓 | 老鵝、玉枕白菜、生醃膏蟹 | 老鵝需熟成;膏蟹配白飯或稀粥更佳 |
用餐節奏 | 冷菜→小炒→主菜→飯/粥收尾 | 保留空間給生醃或膏蟹,味道更平衡 |
我們把火鍋與壽喜放在同一張地圖上,幫你快速決定當晚想吃「甘香還是麻辣」。晚餐選擇很多時,分清口味方向能讓行程更流暢—壽喜的甜醬與麻辣的厚湯,是兩種很不同的節奏。一張地圖能幫你把壽喜和火鍋的節奏分成兩天,避免味蕾疲勞,享受每次用餐的完整層次。若當晚想要清爽帶甜,我們會推薦關西式壽喜;若想要熱鬧麻辣,小龍坎的湯底就不會讓人失望。把壽喜的細膩與麻辣的衝擊並列起來,你會發現兩種菜系其實互補——一甜一麻,各有擁護者。
我選第3句(第三個變化)為開頭,因為它強調「地圖思維」與味蕾節奏,和本節主題最貼近,且與既有內容保持新鮮不重覆。
銅鑼灣晚餐地圖:火鍋到壽喜.關西、小龍坎的辣與甘香並陳
我們把壽喜與麻辣放在同一張地圖上,建議分天安排,讓每一口都有完整體驗。這樣能避免味蕾疲勞,也方便按心情選擇清爽或刺激的路線。
壽喜或麻辣,兩者各有儀式感與節奏。下面是快速上手的實戰技巧,幫你在銅鑼灣的餐桌上做出好選擇。
關西式壽喜燒套餐與冰沙啤酒杯
壽喜.關西主打法式關西口味——甜中帶醬香,適合想要溫和儀式感的人。建議先煎糖色再下肉片,香氣更立體。
搭配一杯冰沙啤酒杯,清涼口感能平衡醬汁的甜度。蛋液蘸食讓口感更順滑,也是關西壽喜不可或缺的細節。
小龍坎的天府酵藏湯底與招牌九子點盤技巧
小龍坎以天府酵藏湯底聞名,湯帶發酵鮮香,適合搭配毛肚、黃喉等經典配料。湯底厚實,吃起來有層次感。
招牌的「九子點盤」是新手入門包,囊括熱門食材,省去選擇障礙。若多人聚餐,點盤能快速建立桌面節奏,省時又划算。
重點 | 壽喜.關西 | 小龍坎 |
---|---|---|
口味走向 | 甜醬香、柔和 | 麻辣、厚重 |
必備搭配 | 蛋液、冰沙啤酒杯 | 毛肚、黃喉、九子點盤 |
建議時機 | 想要儀式感或約會 | 多人聚餐或想暖胃時 |
地圖思維小提醒:把壽喜和麻辣安排在不同晚餐日期,或交錯午晚兩餐,能讓行程更彈性,味覺也不會互相干擾。
結論
把口味當主軸,地圖當工具。我們整理了Midtown 的 NIKUSA 與紅粧蜀語、利園三期的十里洋場、Fashion Walk 的 GARIGUETTE 等代表店,幫你把路線排得順又省時。
放題與扒房負責滿足大口吃肉的渴望;川淮菜帶來工序與香氣層次;甜點與宵夜則為夜色添上一個溫柔句點。
訂位與避峰是關鍵。高樓層要留電梯時間,週末黃金時段務必提早卡位。預算從平價到 Fine Dining 都能安排,分食策略能提升 CP 值。
把這份清單收藏起來—下一次想吃一晚好料,我們的地圖就能當你專屬的味蕾指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