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們帶你在一頁內掌握2025年這場跨越香川與岡山、延續「海之復權」主題的大型藝術祭。活動自2010年起每三年舉辦一次,2025年為第6屆,展期長達107日,涵蓋直島、豐島、小豆島等17個展區。
重點一次看懂:共有255件作品、7個專案與25場活動,222組藝術家來自37個國家與地區。建議安排2–3天以上跳島行程,才能從容感受島嶼節奏與作品脈絡。
在這篇攻略,我們會告訴你:時間表、展區分布、票券攻略及實用交通動線。還會提供台灣讀者友善的入境與港口轉乘建議,讓你從飛機落地到上船都不煩惱!
為何選擇瀨戶內海:海與藝術交織的「海之復權」題旨
走上渡輪、踏入古民宅,你會發現藝術如何回應島上的生活脈動。
多島美與國立公園背景:瀨戶內海早在1934年被指定為日本首座國立公園,727座島嶼構成溫潤的海景,其中約150座為有人島。群島與溫和氣候讓船程本身就是旅途亮點。
海之復權不是口號 — 它透過藝術回應人口外流與高齡化,重新串連地方故事與產業記憶。你會在廢校、古民宅與漁具倉庫裡看到作品,材質與場域互動成為展覽核心。
未過度商業化的日常保留了島上生活的真實面貌:港邊晾網、小店招呼與巷弄貓影,都是旅行最溫暖的片段。建議放慢腳步,多停留與問候,讓作品與社區同時被看見。
2025會期與主題重點:春、夏、秋三檔日程與新增展區
2025 年的展期被拆成三個季節檔,讓每個時節的海洋光線成為作品的自然合作者。
展期總覽:4月18日~5月25日(春)、8月1日~8月31日(夏)、10月3日~11月9日(秋),合計共 107 日。春季氣候舒適、夏季陽光長、秋季光線溫柔但風較大。
版圖更新:本屆共有 17 個展區,新加入引田與宇多津,讓不想跳島的旅人也能在本土沿岸看見作品。高松 港與宇野港仍為東側主要門戶,港區周邊有常設與會期作品分布。
規模與作者陣容:本次展出 255 件作品、7 個專案與 25 場活動,參與作者共 222 組、來自 37 個國家與地區。建議先鎖定會期內必看島嶼,再以港口動線串連行程,能更有效率地看完想看的題目與展品。
票券與省錢心法:作品鑑賞護照、單一作品券與官方App
護照種類與價格帶
價格一次掌握:特別早鳥 3,800 日(2024/10/24–2025/1/17)、前售 4,300 日(2025/1/18–4/17)、當日 5,500 日(4/18 起)。16–18 歲 2,500 日;15 歲以下免費,可領「兒童護照」。
在哪裡買與App功能
建議透過官方App購買電子護照。App 支援繁中、簡中、日、英、韓,可看即時人潮與收到緊急通知,方便臨場微調行程並避開排隊。
另行付費的重點提醒
地中美術館、豐島美術館等常設館需另購票並多採預約制。若這些是你的必看項目,先把日期「定錨」,再排其他島嶼或場域,能省時間也省心!
- 省錢第一步:若計畫跳島看多點作品,護照通常更划算。
- 只看少數點位或親子半日散步時,單一作品券(每設施約 500 日圓起)即可。
高松港與宇野港門戶攻略:如何啟程、轉乘與最佳動線
高松與宇野兩個港口是跳島的心臟,掌握動線就等於掌握整趟行程節奏。我們先簡短說明各門戶特色,接著給出實用排列法,讓你在日常行程中省時又從容。
高松港重點:機場接駁與港區亮點
從高松機場搭利木津巴士約40分可達高松 港,抵達後港區就有諮詢處、商店與會期市集。
連島航線豐富:可直達直島、豐島、女木、男木、小豆島與大島,港內展出約24件作品。
宇野港路線:本州門戶與沿線藝術
宇野港位於岡山玉野市,從岡山桃太郎機場搭利木津巴士轉電車約1小時20分可抵。
港區約12件作品,還有JR宇野港線的沿線藝術計劃,通勤本身就是觀展的一部分。
跳島航線與時間感
- 主幹線:高松或宇野→直島;高松→豐島;高松→女木/男木。
- 渡輪載運量大、價格親民;高速船省時但座位有限,旺季請提前排隊。
- 半日行程建議女木+男木;一天可專攻直島一側,避免東西來回奔波。
實用提示
多帶一些現金,島上ATM少、部分小店不收卡。事先查好交通IC卡適用範圍與島內巴士時刻。
預留轉乘緩衝時間,天候會影響班次!若行李多,先在港口寄放再輕裝上島,步行賞作品更輕鬆。
直島到豐島:現代藝術聖地與水文之島的對話
直島重點
必看點:Benesse House、李禹煥美術館與地中美術館構成安藤忠雄建築群落,Art House Project 則把生活場域變成展場。
草間彌生的南瓜是門面—別只打卡,試著在不同日照下再回訪,海與色彩會說出新情緒。
豐島必訪
重點:豐島美術館坐落梯田中,展覽把光、風與水納入觀賞節奏。作品 Memory of Lines 與散置作品適合步行或騎電輔車慢慢串連。
島上有Shima Kitchen等在地互動機會,建議預留用餐時段並把預約納入行程。
項目 | 直島 | 豐島 |
---|---|---|
代表設施 | Benesse House、地中美術館、Art House Project | 豐島美術館、Memory of Lines、散置作品 |
交通門戶 | 宮浦口/本村口(高松、宇野可達) | 可由直島轉船或自高松直達 |
建議行程 | 選一側深度走訪並預約館內時段 | 保留充足停留時間,慢行串點 |
- 動線建議:早船直島→中午轉豐島→傍晚回高松,或把兩島拆成兩日更從容。
- 若你偏好特定作者或建築師,事先列單並預約,能讓作品脈絡更清楚。
女木島與男木島:桃太郎鬼島傳說與迷宮聚落的在地能量
女木島亮點
女孩島的鬼島大洞窟以傳說為背景,洞內光影與作品互映,氣氛獨特。港邊的海鷗停車場則用趣味線條呼應海岸意象。
小店企劃多由居民自發經營,菜單與手作帶有在地風味。建議留些時間慢逛、和店主聊幾句。
男木島亮點
男木島之魂是島上地標,從不同角度看能捕捉港灣、天光與構圖的變化。作品如「未來的臉孔」散落巷弄,步行動線最能體會其與聚落的貼合。
- 交通:高松港→女木→男木→回高松,半天到一日足夠。
- 實務提醒:商店營業時間不一,務必標記補給點並備些現金。
- 天候應對:風大時先看高地作品,午後改港區較保險。
面向 | 女木島 | 男木島 |
---|---|---|
代表地點 | 鬼島大洞窟、海鷗停車場、Oninoko 計劃 | 男木島之魂、未來的臉孔、坡道巷弄作品 |
觀展方式 | 洞窟與港邊混合,需彎道步行 | 以步行為主,坡道與階梯較多 |
建議停留 | 2–4 小時,含小店午餐或茶點 | 2–4 小時,慢行並留意拍照角度 |
小豆島全景導覽:自然絕景、在地文化與大型裝置的共鳴
小豆島的路線較長,先決定進出港(多為土庄港或池田港),能讓你把行程安排得更有效率。從高松港有多條船班直達,船程時間彈性大,建議先把港口列為日程起點或終點。
島嶼尺度與動線
會期常規會有臨時巴士與一日乘車券,搭配這些接駁能把半日分區串起來。大型裝置分散,請用地圖色塊標示並把相近點打包成半日行程。
代表作品與觀賞建議
代表作包括「太陽的贈禮」、「again …」、「Nap Venus」及王文志的竹構作品「擁抱小豆島」。我們建議在清晨或黃昏看太陽的贈禮,潮光與天色會讓作品產生不同呼吸。
必遊自然與文化
- 寒霞溪:岩稜壯麗,紅葉季尤其震撼。
- 天使之路:需配合潮汐表安排拍照與散步時間。
- 農村歌舞伎:若遇到彩排或解說,請放慢腳步聆聽那裡的生活題旨與社群脈絡。
瀨戶內海藝術祭:行前準備與跳島行程提案
兩到三日建議動線
兩日範例:D1 高松→女木→男木→回高松(市區晚餐);D2 高松→直島(選宮浦或本村深度)→回高松或宇野,重質不重量。兩日可把重點看完且不疾走。
三日範例:D1 高松→直島(含預約館舍)並住當地或回高松;D2 直島→豐島(豐島美術館定錨);D3 小豆島(大型裝置與天使之路)。
友善提醒與實務要點
- 若從本州出發,可以宇野為起點,行程接續更順路。
- 會期與作品開放日不同,先用App查時段並先預約重要館舍,避免撲空!
- 船班時間緊湊—早出門是王道,旺季請提早到港排隊。
- 現金很重要:多數小島ATM少、部分店家不收卡,請在港口或機場換好小面額。
- 備用計畫:風大或下雨就改室內或港區作品,保留2–3個B計畫能讓行程更從容。
- 裝備提示:好走的鞋、薄防風外套、防曬與補水;租電輔車時先檢查煞車與電量。
- 與島民互動請先問候,尊重日常,展覽才能更有人情味。
結論
以港口為起點、以護照為地圖,你就能把重點作品串成完整路線。
本屆共匯聚255件作品、7個專案與25場活動,橫跨17個展區,三會期自4月18日到11月9日展開。主題「海之復權」貫穿島嶼與作品。高松與宇野為主要門戶,官方App提供多語介面、即時人潮與通知,十分實用。
建議安排2–3日以上,先用護照鎖定必看點,並預約重要館舍。船班彈性與備案同樣重要──天候、現金與舒適裝備會讓旅程更從容。
把探索當成慢行的節奏,你會在海、島與藝術之間帶回最深刻的記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