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路線起點在德輔道中與皇后大道中之間的舊中環街市,沿閣麟街、荷李活道、些利街、卑利街、羅便臣道走到半山干德道,全程約需24分鐘,可彈性上下車,適合自由行。
時間要點:系統每日6:00-10:00向下、10:00-24:00向上,單向運作請勿逆行。我們會教你避開通勤潮,抓對日照拍照時段,享受更自在的散步體驗。
此外,荷李活道×些利街的高架通道設有港鐵特惠站;2018年也新增連接「大館」的人行天橋分支,讓探索更順手。
為何現在就去體驗「世界最長戶外有蓋電扶梯」
我們發現,這段扶梯不只是交通工具,它把中環的商業核心、老市場與SOHO設計店串成一條連貫路線。無論你想拍照、覓食或慢步看城市,都能在短時間內獲得豐富體驗。
現在的旅遊重點
少走坡、多看景—把常見的陡坡化為動線,節省力氣,同時看見老城與新潮並存的街景。
適合誰來體驗
初次訪港的旅人能高效率走訪中環;電影迷可以找《重慶森林》與《黑暗騎士》的取景點;美食控一路補給,城市散步愛好者則可慢慢回訪不同日光時段,感受早晚差異。
- 直達SOHO:餐廳、咖啡與設計小店密集,逛街與小酌都方便。
- 名實相符:全長約800公尺、高差135公尺,視覺與時間感都很精彩。
- 免費且單向運行:簡單好記,適合規劃半日或一日行程。
快速上手:路線、開放時間與方向切換
從前中環街市(皇后大道中×閣麟街)登車,就能用最直觀的步調探索中環到半山的變化。全長超過800公尺,不停走約20–24分鐘可抵達干德道;若想慢慢逛,我們建議預留60–90分鐘。
運作時間很重要:每日6:00–10:00為下行(往中);10:00–24:00為上行(往半山)。把握午后到傍晚的光線與店家開門時段,拍照與覓食體驗最豐富。
- 先找入口:由中環站穿過人行天橋系統到皇后大道中×閣麟街上扶梯。
- 彈性上下車:沿途各街口均有出入口,可隨時「跳上跳下」探索店家或景點。
- 方向切換注意:若需逆向,請改走旁邊樓梯或斜道,勿逆行扶梯。
項目 | 資料 | 建議 |
---|---|---|
起點 | 皇后大道中×閣麟街(前中環街市附近) | 從中環站經人行天橋抵達最方便 |
全程長度 / 時間 | 約800+公尺 / 20–24分鐘(不停留) | 預留60–90分鐘較充裕 |
運行時段 | 6:00–10:00 下行;10:00–24:00 上行 | 午后至晚間為最佳遊覽時段 |
系統結構 | 18段可切換扶梯 + 3段自動行人道 | 注意段落公告與維修資訊 |
最佳動線與分段玩法:從中環街市一路逛到半山
從街市出發,步調會在閣麟街到荷李活道的轉角逐步慢下來,適合邊走邊探索。我們把整段路線分成三個明確段落,讓你按節奏停靠、拍照與補給。
中段亮點:閣麟街→荷李活道→些利街的都會風景
這一段是文化與文創聚集地,歷史建築、壁畫與小店密度高。走路比搭車更能發現巷弄細節,建議每處停留約15–30分鐘。
高段視角:羅便臣道→干德道的城市天際線
轉入羅便臣道後,視野逐漸放寬。向下看去是層層堆疊的港島樓景,黃昏時分光影特別迷人。
時間安排建議
上午可體驗通勤感與光影對比,適合捕捉動態街景。中午與午後安排用餐、逛展或拍照,能完整消化每個小店。
夜晚則轉為酒吧氛圍,若不想下山走回,可改搭叮叮車或港鐵返回,省力又安全。
段落 | 建議停留 | 重點活動 |
---|---|---|
前段(中環街市) | 15 分鐘 | 熱身、街拍、看人流 |
中段(閣麟→荷李活→些利) | 30 分鐘 | 文創店、壁畫、大館分支 |
高段(羅便臣→干德道) | 15–30 分鐘 | 觀景、黃昏攝影、咖啡休息 |
沿線精華景點與打卡位
SOHO 與蘭桂坊
SOHO是餐酒與小酌的集中地,黃昏後最熱鬧。建議在日落後慢步探店,能一次品嚐異國料理與酒吧氛圍。
砵典乍街與都爹利街
砵典乍街為一級歷史建築的石板街,具濃厚古味。都爹利街的石階與煤氣燈是法定古蹟,夜晚點燈後特別有氛圍。
中環街市、大館與人行天橋
中環街市是城市更新的活化點,白天常有市集與展覽。大館由舊警署改造,常見展覽與咖啡休憩空間。荷李活道的天橋分支,讓你免走大坡就能到展場。
嘉咸街壁畫與文武廟
嘉咸街壁畫位於嘉咸街×荷李活道,色塊鮮明,早上或午後側光適合拍照。文武廟步行可達,是老城中寧靜的信仰角落。
電影迷路線
沿近荷李活道的段落,可重溫《重慶森林》的街景感。想找黑暗騎士感覺的鏡頭點,也能在同一區域摸索出合適構圖。
景點 | 特色 | 建議時段 |
---|---|---|
SOHO / 蘭桂坊 | 餐酒集中、小酒館多 | 日落後至深夜 |
砵典乍街 / 都爹利街 | 石板路、煤氣燈古蹟 | 白天觀巷弄、夜晚看燈光 |
中環街市 / 大館 | 文創展覽、咖啡休憩 | 日間或午後活動時段 |
嘉咸街壁畫 / 文武廟 | 街頭藝術與宗教氛圍 | 早上或午後側光拍攝 |
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美食口袋名單
沿線不只有風景,也藏著幾家不能錯過的老字號與人氣小店。我們整理成一份方便的口袋清單,讓你在跳上跳下的行程中,也能快速補給與拍照打卡。
推薦吃法:先吃泰昌的熱蛋撻,再配蘭芳園絲襪奶茶,最經典的港味節奏。日間想體驗老香港,選蓮香樓早茶,點心車的氛圍很到位。日落前後則可安排鏞記的燒味或到九記牛腩吃一碗上湯牛腩伊麵。
- 九記牛腩:上湯湯頭濃郁,午餐時段常排隊。
- 勝香園:番茄麵熱賣,建議提早卡位。
- 都爹利街星巴克:飲冰室角落風格,適合中段補充電力。
店家 | 招牌 | 建議時段 |
---|---|---|
泰昌餅家 | 蛋撻(熱) | 早上至中午,剛出爐最好吃 |
蘭芳園 | 絲襪奶茶 | 全天皆可,配蛋撻很合適 |
九記牛腩 / 勝香園 | 上湯牛腩 / 番茄麵 | 正餐時段,建議避開尖峰或提早排隊 |
鏞記酒家 / 蓮香樓 | 燒味 / 早茶點心 | 午餐或早茶時段,電話確認座位較保險 |
規劃小提醒:把吃的點排在你打算下車的街口旁,少走冤枉路,行程會更順。
怎麼到、怎麼省:交通接駁與特惠貼士
從車站出發,穿過中區人行天橋就能免去地面塞車與紅綠燈,輕鬆抵達前中環街市旁的扶梯入口。我們整理簡單路線與省錢小招,讓你把時間留給逛街與拍照。
地鐵與天橋接駁
最近車站:香港站(東涌線)、中環站(荃灣/港島線)與上環站(港島線)。從香港站或中環站步行,沿中區人行天橋系統即可直接到達入口,避開地面車流更輕鬆。
港鐵特惠站攻略
荷李活道×些利街的高架通道設有「特惠站」。若當天你是從香港站、中環站或上環站出發,成人八達通在該站拍卡可享車費減免。
- 機場快綫不適用於此優惠—若使用香港站轉乘,請注意票種。
- 出門前檢查八達通餘額與卡片狀態,避免拍卡失敗造成不便。
- 夜間回程可選搭叮叮或地鐵,省力又安全。
接駁方式 | 最近車站 | 優點 | 建議時段 |
---|---|---|---|
步行 + 人行天橋 | 香港站 / 中環站 | 快捷、避開地面車流 | 白日或早晚非尖峰 |
上環站轉乘 | 上環站 E1 | 接叮叮與多路公交選擇 | 全天皆可,日間更順 |
特惠站拍卡 | 荷李活道×些利街 | 當日緊接指定車站出發可減免車資 | 適合短程銜接行程 |
夜間回程 | 沿線街口下車轉乘 | 改搭電車或地鐵省力 | 夜晚更建議 |
小心機大收穫:拍照、禮儀與安全提醒
拍攝角度與時段建議
最好拍的三段時間:日間捕捉街道細節與店家動態、午后斜光能塑造建築質感、夜間霓虹與室內光線交織出城市光帶。
構圖小技巧:中段可用俯仰角呈現人流與巷弄;高段拉遠景,把天際線與層疊樓群一併入鏡。
器材建議:手機廣角或相機24–35mm最適合移動紀錄;人像可嘗試逆光,讓城市成為柔和背景。
乘梯禮儀與安全要點
- 遵守單向運作:系統每天6:00–10:00為下行、10:00–24:00為上行,切勿逆行,需逆向請走沿途樓梯或斜道。
- 部分段落距離民居不足1公尺,已加裝圍欄與CCTV—拍照時請避免拍入室內或伸手越欄,尊重居民隱私。
- 安全優先:留意圍欄高度與腳邊行進帶,拍照別久站在出口;兒童與長者請靠內側並握扶手。
- 天氣提醒:下雨天地面溼滑,鞋底止滑重要;炎熱時可在沿線店家或大館短暫休息降溫。
歷史與城市脈動:從1993到今天的地標故事
這條動線不只是交通設施,它承載城市轉型的節奏。政府自1982年開始規劃,由法國工業建築公司承建,最後以約2.45億港元完工,並於1993年10月15日正式啟用。
為何而建:設計源自地形與通勤需求—用有序的人行系統把商業地帶與半山住宅串起來,減輕公共運輸壓力,並鼓勵步行。早期雖遇成本爭議,但啟用後逐步證明其公共價值,成為城市重要的基礎建設。
系統推動了荷南地區的再發展:傳統住宅慢慢轉為餐飲與夜生活聚落,SOHO文化因此萌芽。使用人次也持續攀升——1999年日均約3.5萬、2005年5.4萬、2010年達8.5萬,顯示這條路線對城市生活影響深遠。
安全與更新:啟用初期曾因碎石導致故障,後續加裝圍欄、膠板與CCTV強化治安。近年(2017–2023)分三階段全面更換扶梯,並在2018年增設大館分支,讓文化路線更完整。
- 構思來自地形與通勤—連接商業與住宅,鼓勵步行。
- 城市更新的推手—帶動餐飲、文化與SOHO興起。
- 社區與安全平衡—加強圍護與監控,示範共存治理。
年份 | 里程碑 | 影響 |
---|---|---|
1982 | 政府規劃啟動 | 奠定整體路線構想 |
1993 | 正式啟用(10月15日) | 成為新型步行動線 |
2017–2023 | 分階段更換扶梯 | 提高可靠度與使用安全 |
結論
路線清單:起點前中環街市—閣麟街—荷李活道—些利街—卑利街—羅便臣道—終點干德道。
運行時段明確,6:00–10:00為下行,10:00–24:00為上行。使用特惠站(荷李活道×些利街高架通道)拍卡,當天若緊接自香港站、中環站或上環站出發,可享減免。
如果你想用最省力的方式理解中環,我們建議依分段動線走:中段玩景與文化,高段看視野。別忘了選好時段——日間拍巷弄細節,日落捕捉光影。
帶好相機、行動電源與好走的鞋。把八達通裝好,提高效率,把省下的小額留給一杯咖啡或一塊蛋撻。安全與禮儀同樣重要,靠右站立,尊重住戶與他人隱私。最後,我們相信,一趟好的扶梯之旅,不只帶你上坡—也會更靠近香港的日常與靈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