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們整理了一條從中環到上環的實用漫遊路線,結合最新的 HKwalls 2025 動態與在地觀察,幫你一次看齊重點作品與隱藏巷點。
今年 HKwalls 在中環、蘇豪、半山、上環與西營盤等區域活躍,PMQ 作為展演基地,帶來現場繪畫、互動裝置與巨型肖像作品。我們會標出藝術家、位置與最佳取景位,並提醒哪些舊作已被新作取代,避免撲空。
這份指南既是清單也是路線圖——提供光線時段、人潮避開與拍片角度的小技巧。準備好了嗎?跟著我們一步步,用步行的節奏把上環的色彩與細節收進你的相機裡。
上環與HKwalls脈絡速覽:為何這區成為街頭藝術熱點
上環靠著PMQ作為穩定展演基地,形成從中環到上環的連貫觀賞帶。我們會在漫遊中感受現場繪畫、互動活動與大型裝置帶來的能量。
HKwalls 2025 (3月22-30日)覆蓋中環、蘇豪、半山、上環與西營盤。PMQ主庭院舉辦開幕派對,並推出「HKwalls Rooms」—把10個房間變成展示空間,雨天也能看展。
- 重點裝置:El Rughi 8×8 米棋盤、Hopare《Indigo Memories》大型肖像。
- 藝術家陣容多元:本地、內地、歐洲與亞洲創作者同場,風格衝突但有趣。
- 導賞與工作坊適合初學者,能快速理解創作脈絡並找到拍攝「看點」。
項目 | 地點/時間 | 亮點 |
---|---|---|
主展期 | 3/22–3/30 | 戶外創作與夜間光影接駁(至4/21) |
PMQ 活動 | 主庭院 + HKwalls Rooms | 開幕派對、現場繪畫、室內展示 |
藝術家陣容 | 本地+國際 | Hopare、Nut、El Rughi 等多元風格 |
總結:HKwalls是把人潮、創作與社區串起來的重要推手。跟著我們走,你會更容易把握現場與更新資訊,拍出有故事的作品。
上環街頭壁畫打卡精選清單(地點+藝術家+亮點)
這裡是我們精選的打卡清單—每個點都附上藝術家特色與拍攝訣竅,方便你按路線收集作品與細節。
太平山四方街・豪景臺:Lauren YS 的奇幻角色帶有 queer 與非二元靈感,色塊適合廣角構圖。Jurne 的三面動感字體牆很適合走動拍片,呈現流動感。
Square Street Gallery(上環四方街21號):德國藝術家 Hera 的女孩肖像,蝴蝶結髮帶藏有多個 「愛」 字,記得拉近拍細節。
必列者士街70號(YMCA):Hera 的巨幅書本女孩與白鴿,低角度能強化寓意與氣勢。
水池巷樓梯:Nut 的青花瓷白鳥具瓷器光澤,建議偏藍冷白平衡;轉角有穿黑超的 Sanrio 群像,形成趣味反差。
華賢坊東與中和里等:Rabi、Innerfields、Koga One、Satr 等作品各有哲思與技法—從近拍紋理到移動揭示隱藏細節,拍攝方式可快速切換。
- 新街13A:多位創作者色彩碰撞,Mára Cmára 的兔子與牡丹適合對稱構圖。
- 普慶坊2號地下A:Vance 的 X 光視覺猛獸,黑白或高反差處理效果佳。
延伸提示:PMQ、嘉咸街與荷李活道周邊作品常更新,出發前用 HKwalls 地圖快速核對,避免撲空。
清爽路線規劃:由中環走到上環的壁畫漫遊
上坡文化走法
從 PMQ 出發,先逛 HKwalls Rooms 與庭院裝置熱身。沿嘉咸街小巷檢查是否有新作,接著走向四方街與太平山街。
這段能一次收齊 Lauren YS、Jurne 與 Square Street Gallery(21號)的重點。之後到必列者士街70號(YMCA)拍 Hera 的巨幅,再切回水池巷樓梯抓 Nut 與 Sanrio 的轉角群像。
輕鬆下行走法
由中和里樓梯起步,先拍 Satr 的隱身狐狸,然後順路下行到華賢坊東(含8號)。那裡可連拍 Rabi、Innerfields 與 Koga One 的立面作品。
最後沿街下到德輔道中,方便接上港鐵或電車返回 PMQ。
打卡節奏安排
- 光線:早上適合狹窄巷道;下午側光利於立面;陰天則利於色彩還原。
- 人潮:週末 11:00–17:00 最擠,建議錯峰或先攻熱門點。
- 拍片位:用 Jurne 三面牆做穿街轉場,Vance 的猛獸以低角度呈現力量感。
- 裝備:偏振鏡、輕腳架或手機 HDR/RAW 模式最實用。
路線 | 關鍵點 | 建議時段 |
---|---|---|
上坡 | PMQ → 嘉咸街 → 四方街 → 太平山街 → YMCA | 早上至中午 |
下行 | 中和里 → 水池巷 → 華賢坊東 → 德輔道中 | 下午至黃昏 |
拍攝與參觀貼士:尊重作品、掌握時效、提升出片率
出發前先在 HKwalls 官網地圖核對位置與更新狀態,能大幅降低撲空風險。線上資訊常有時差,實地比對牆面是否有覆蓋痕或起稿線,代表可能正在更換作品。
禮儀與安全:樓梯與騎樓先禮讓通行,不在商戶門口久留或阻礙配送。下雨後石階易滑,夜拍請結伴並留意個人物品。
- 光線:硬陽易爆色,選側光或陰影面拍人像。
- 構圖:用扶手、臺階當前景引導,遠中近三組鏡頭可提升出片率。
- 備案:若遇雨或作品拆除,轉戰 PMQ 的「HKwalls Rooms」或庭院裝置。
- 分享:貼文標註藝術家與地點,既尊重創作者,也助他人找回正確資訊。
結論
走過上環的巷弄,你會發現每面牆都有自己的節奏與故事。
我們把 HKwalls、PMQ 與四方街、太平山街、水池巷、華賢坊東等看點串成一條可即用的路線,讓你用步行的節奏捕捉色彩與細節。
出發前請先打開官方地圖核對路線;現場遇見更替也屬常態,正是這裡迷人的一部分。
用友善的方式與社區相遇—禮讓、低噪、少佔道。放慢腳步,你帶回的不只是照片,還有對城市更細膩的感覺。期待在上環與你一起探索。